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我们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谋划改革举措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谋划改革举措,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存在诸多瓶颈和挑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奔着急难险重、群众关心的问题去,摒弃制约发展的思想观念,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要紧紧围绕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来部署各方面改革,不断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有力制度保障,深化改革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保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以制度改革深化各领域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住房、环境等方面的难点问题,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推出一些人民所需、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切改革的推进,都离不开人民的力量;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也是一项充满风险挑战、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宏伟事业,必须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和衷共济、共襄大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找到破题思路。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会遇到诸多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这就需要搞清楚群众的实际情况和现实期待,搞明白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改革是否满意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要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期望,增强改革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将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改革成败的试金石。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科学的方法论至关重要。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丰富、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方法论,保证了改革在攻坚克难中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胜利。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准改革的正确方向,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推动改革行稳致远,确保实现改革目标任务。
改革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导。守正,就是在改革过程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动摇,牢牢把握这些根本要求,就能保证改革方向、道路、性质、立场的正确性。创新,就是敢于打破传统观念和固有思维的束缚,积极探索改革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建立起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新体制新机制,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坚持守正创新,要注重改革措施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保持政策的发展性和创新性,确保改革措施取得实效。
改革要注重系统集成。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以系统思维谋划和推进改革,统筹兼顾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举措,形成改革的整体合力,才能确保实现改革的目标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系统集成,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要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经济体制改革要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改革相协调,确保各项改革措施相互配套、相互促进,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
改革举措要落实落细。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无论多么完美的改革方案,如果不能有效落实,都难以产生实际效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既要积极主动,更要扎实稳健,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推动改革举措在各层级各领域落实落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改革执行方案,坚持长期规划和短期行动相结合,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系统性改革。要建立科学高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落实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问责,增强分秒必争的紧迫感,锻造事不避难的执行力。要通过试点先行、总结经验、推广应用的方式,尊重基层改革实践,及时总结和推广改革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只要是符合实际需要、符合发展规律的改革举措,就要鼓励大胆试,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者系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